您当前所在位置: 学习呗学习频道教学资料听课评课听评课为何这么“虚”? -- 正文

听评课为何这么“虚”?

[04-20 23:00:05]   来源:http://www.xuexibei.com  听课评课   阅读:9911

概要:能力。 由于职业的需要,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。一般来说,教师也愿意保持学习的状态,不断进行教学反思,听课、评课就是向其他教师学习、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。可是,这些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,成为教师自然而然的本能行为,如果要靠制度去维系,靠管理的力量去实现,本身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听课、评课?因为各种教学常规的烦琐要求已经让教师迫于应付,只有招架之功,缺乏学习的时间和反思的机会。现在,学校管理要求不断细化,对于教师的考核愈加严格,安全教育、防病知识宣传、各种检查达标活动等,样样都要靠教师去落实,“两眼一睁,忙到天黑”,长此以往,疲于应付成了教师的生存状态,对于听课评课自然也是如此。 原因之二:课堂与现实的分离使得听课成为一种形式,缺乏“唤醒”的效果。 很多时候,学校想通过听课达到一种示范效应,给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反思提高的机会,尤其是听“名师”或者“骨干”的课,对于教师来说,更是一种心灵“唤醒”,学习精湛的教学艺术,激发教师变革课堂的热情。许多示范课的组织者也往往有这样的目的。精美的设计、生动的课堂、高超的艺术,这一切让听者无不兴奋起来。可是,回到现实,面对自己的学生、自己的教学条件,尤其是面对“以考查成绩论成败”的评价机制,却不得不在自己的课堂上仍旧“围着考查的指挥棒转”。如此以来,许多示范课,优质课还有其它形式的公开课在教师的心目中只有“展示”和“表演”的功能,距离普通教师的现实处境很远,成为一种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。 原因之三:评课过

听评课为何这么“虚”?,http://www.xuexibei.com

  听课笔记是学校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,学校通过检查听课笔记了解教师的听课和评课情况,这是一种很好的手段。不过对于这项重要的常规工作,许多教师都是“临时抱佛脚”,在检查前突击地听几节课,或者是闭门造车,找同事的抄一下,或者直接编造,以此应付检查。即使学校专门安排的研讨课,教师不得不去听,评课时却是“好好先生”,百般客套,平淡无味,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。

    “虚”?

    教师为什么对于学校非常重视的“听课、评课”活动不冷不热,提不起兴趣?总是应付过关?听课、评课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什么变得这样“空虚”?

    原因之一: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反思的能力。

    由于职业的需要,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。一般来说,教师也愿意保持学习的状态,不断进行教学反思,听课、评课就是向其他教师学习、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。可是,这些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,成为教师自然而然的本能行为,如果要靠制度去维系,靠管理的力量去实现,本身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听课、评课?因为各种教学常规的烦琐要求已经让教师迫于应付,只有招架之功,缺乏学习的时间和反思的机会。现在,学校管理要求不断细化,对于教师的考核愈加严格,安全教育、防病知识宣传、各种检查达标活动等,样样都要靠教师去落实,“两眼一睁,忙到天黑”,长此以往,疲于应付成了教师的生存状态,对于听课评课自然也是如此。

 原因之二:课堂与现实的分离使得听课成为一种形式,缺乏“唤醒”的效果。

    很多时候,学校想通过听课达到一种示范效应,给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反思提高的机会,尤其是听“名师”或者“骨干”的课,对于教师来说,更是一种心灵“唤醒”,学习精湛的教学艺术,激发教师变革课堂的热情。许多示范课的组织者也往往有这样的目的。精美的设计、生动的课堂、高超的艺术,这一切让听者无不兴奋起来。可是,回到现实,面对自己的学生、自己的教学条件,尤其是面对“以考查成绩论成败”的评价机制,却不得不在自己的课堂上仍旧“围着考查的指挥棒转”。如此以来,许多示范课,优质课还有其它形式的公开课在教师的心目中只有“展示”和“表演”的功能,距离普通教师的现实处境很远,成为一种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    原因之三:评课过程过于程式化,评课语言缺乏真实的表达。

    评课,通过听者与听者之间或听者与教者之间的沟通交流,总结得失,互相提高。可是如今的评课过程却存在太多的程式:评课过于客套,对于名师和自己身边教师的评课更是如此,优点是一二三,然后再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改进之处,这样下来“你好,我好,大家都好”;要么从课堂设计到教学目标说开去,大而全,没有突出本节课的特色,结果评了和没有评差不多,大家没有什么印象;有些时候评课由專家把持,普通教师没有发言的机会,结果评课成了“一言堂”,專家云大家亦云。由于评课缺乏教者和评课者的互动,缺乏專家和普通教师的互动,没有了民主交流,没有“真实”的表达,缺少“多种声音”,评课也就成了形式,丝毫不会引起教师的兴趣,这样的听课评课在教师的心中就会“虚”起来。一些教师在听课笔记后面的评语经常写到:板书工整;环节齐全、生动有趣、设计合理。这样的八股式评课有什么价值呢?

    原因之四:一味要求教师课堂的变革,却忽视了管理方式的改革。

    听课、评课“虚化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管理的浮躁,没有给教师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。各个部门一味要求教师课堂的变革,却忽视了管理方式的改革,管理视角没有触及听课、评课的实质环节,结果使得听课、评课只有制度层面上的要求,而没有管理过程的细化和优化,最终也就无法引起教师的兴趣,缺乏教师主动的参与。所以,只有改进管理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听课评课“虚化”现状。

    “不虚”?

    从改变烦琐的“常规”做起,给教师留出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。

    教师除了备课、上课、辅导以外,还需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来读书,丰富精神世界;还需要有反思的机会,对自己的某一节课、某一个教育活动都能细细体味,反思之中才能有新的提高;教师更需要有学习的机会,尤其是青年教师,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听课,参与评课,参加学习交流活动,这样才能保持鲜活的心灵。疲于应付是一种精神状态,长此以往,教师对任何教学活动都会以应付的态度去对待。减少烦琐的“常规”,将教师“解放”出来,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之中,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学效率,也会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,使学习和提高成为内在需要。所以,管理者在细化管理措施的时候不妨也做一下“减法”,考虑一下哪些工作可以降低要求,哪些工作可以减少环节,哪些工作教师可以不做,给教师留出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,有更多的精力做好课堂教学、教育研究这些本职工作。

    让教师享受教育教学的乐趣,唤起教师的变革热情。

    听课评课不是管理的目的,而是一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管理,听课以后更需要行动,将听课的收获转变为自己的教学理念,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行为,这就需要让教师享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,唤起教师变革的热情,在这一点上,管理者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非常重要。如果校长关注教学研究,关注课堂教学,不仅对教师有要求,自己还能率先“示范”,那么教师也会自觉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,必然关注自己的课堂和别人的课堂。要想使这种关注持久,还需要制度的支持,改革传统的“约束性”评价办法。有些学校实行“首席教师”评选制度,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肯定,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制度引领,其他的像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验,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,鼓励教师上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等,这些都是制度保障措施。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经验,了解名师的成长经历,这也是唤起教师教学热情的重要方式,常说“名师不可仿”,这是指课堂教学都有自我特征,不可能完全仿效,但是名师的成长对教师却有榜样示范的作用,尤其是名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对教学的研究精神更容易感染教师。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关注和投入教育教学工作,那么他就更容易享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,越有乐趣,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就会越持久、越深入。

[1] [2]  下一页


标签:听课评课听课记录范文,听课反思教学资料 - 听课评课

《听评课为何这么“虚”?》相关文章

分类导航